前幾天,有人實拍了一家居民陽臺防盜網(wǎng)上密密麻麻掛著臘肉的照片,引來網(wǎng)友一片感嘆和調(diào)侃,“真是土豪”“這戶人家的生活水平和開賓利的是一個級別”云云,更搞笑的,是為防盜網(wǎng)的承受能力擔心。至于拍的是哪里,則莫衷一是,有說重慶的,也有說武漢的。網(wǎng)絡時代的傳播就是這樣,信息源具有相當?shù)牟淮_定性。
南方人很熟悉臘肉。我在北方生活時,吃的臘肉都來自南方。落籍廣東之后,“秋風起,吃臘味”早就耳熟能詳,而且特別青睞東莞的臘肉臘腸。臘肉是腌肉的一種,具有從鮮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質(zhì)不變,長期保持香味,便于保存等特點。大約這也是臘肉主要盛行于南方的原因之一吧。南方濕熱,不小心東西就長毛變質(zhì),而在北方,全無這種擔心,也就不會在肉類保存上大動腦筋。
在第一批簡化漢字于1956年初公布之前,“臘”和“臘”實際上是兩個字,不僅讀音不同,而且含義也不同。“臘”讀xi(陰平),“臘”讀la(去聲)。臘,大家最面熟,然其原本義項應該說陌生。比如它表示“皮膚皴皺”,如《山海經(jīng)》云錢來之山有種動物,“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臘”,就是說,羬羊之脂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通用的蛤蜊油差不多。而臘的用法,才為我們今天所習見,像臘月、臘八粥,應該是臘月、臘八粥。在從前,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祭祀就是歲終的臘祭,不僅要祭百神,還要于臘日(十二月初八)或前一日擊鼓趕走潛在的疫病,《荊楚歲時記》云,其時“村人并擊細腰鼓,戴胡頭,乃作金剛力士以逐疫”。
成語有著名的“唇亡齒寒”,也涉及到了臘祭。《左傳·僖公五年》載,時“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止,他認為:“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結(jié)果虞公不聽,宮之奇便率領全族來了個大遷移,溜之乎也。在他看來,“虞不臘矣”,挨不過臘祭那天就要滅亡了。亡國這一點上果如其所言,“冬,十二月丙于朔。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zhí)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只是晉仍“修虞祀”,未廢其祭,天子命虞所祀祭之境內(nèi)各類神祈,照祭不誤。
第一批簡化字頒布之后,“臘”便消失了,與“臘”合二為一,后者成了前者的簡體,且搖身一變?yōu)槎嘁糇?。但是因為曾?jīng)“涇渭分明”的前提,“臘肉”和“臘肉”便難免是兩個概念。
臘肉,是干肉。《論語·述而》中孔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孔安國疏曰:“言人能奉禮,自行束脩以上,則皆教誨之。”前人另已指出,脩,脯也。十脡為束。脡,即條狀干肉。批林批孔那會兒筆者讀初一,記得當時就是這樣釋義:孔子的學費為十條干臘肉,所以一般百姓在他那里根本讀不起書。其實前人同樣說了:“古者相見必執(zhí)贄以為禮,束修其至薄者。”至薄,沒有比這更廉價的了??鬃訛槭裁匆漳?“蓋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圣人之于人,無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來學則無往教之禮,故茍以禮來,則無不有以教之也。”錢穆先生也認為:“故雖貧如顏淵、原思,亦得及門受業(yè)。”當然了,對束脩還有不少“別解”,指15歲的年齡,指能夠自我約束、自我反省等等,但在學費問題上,顯然彼時是一定要往夫子頭上扣屎盆子。
南朝宋明帝特別愛吃臘肉,《南史》講他“奢費過度”的一個證據(jù),就是“以蜜漬鱁鮧,一食數(shù)升,噉臘肉常至二百臠”。鱁鮧,魚鰾﹑魚腸用鹽或蜜漬成的醬。臠,切成小塊的肉。明帝的胃口也是真夠驚人。柳宗元名篇《捕蛇者說》云,永州有“觸草木盡死”的異蛇,“以嚙人,無御之者”,然而這種蛇有極好的藥用價值,“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因此“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又因此“永之人爭奔走焉”。而臘肉,乃冬天腌制的肉類,才是今天的概念。宋朝陳元靚《歲時廣記·煮臘肉》引《歲時雜記》:“去歲臘月糟豚肉掛灶上,至寒食取以啖之,或蒸或煮,其味甚珍。”清朝袁枚《隨園食單》中有“風肉”,云“殺豬一口,斬成八塊,每塊炒鹽四錢,細細揉擦,使之無微不到。然后高掛有風無日處。偶有蟲蝕,以香油涂之。夏日取用”,顯然也屬于“臘肉”之列。諸如此類,表明臘肉與臘肉不可等同,今天在簡體排版的古籍中遇到“臘肉”,應該核實一下繁體的同名著作,以弄清是“臘”還是“臘”。
臘肉是臘味的一種,臘味中還包括臘魚、臘雞、臘鴨等等。有意思的是,元代篾稱在京求官之南人為臘雞。眾所周知,元朝建立后,把國民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等,南人等級最低?!恫菽咀印吩疲?ldquo;天下治平之時,臺省要官皆北人為之,漢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絕無者也。后有納粟、獲功二途,富者往往以此求進……在都求仕者,北人目為臘雞”。為什么這么叫呢?“蓋臘雞為南方饋北人之物”。那么多臘味,為什么是臘雞而不是別的,想來也有奧妙蘊藏其中吧。
作者系南方日報高級編輯
版權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半月談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wǎng)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 鏈接、轉(zhuǎn)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布。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