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洋縣溢水鎮(zhèn)老莊村的一處朱鹮巢中,一只朱鹮成鳥看守著三只幼仔(5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一襲嫩白,柔若無骨”,展翅騰空,宛若掠過天邊的云霞。中國民間傳說,朱鹮是能帶來幸福的“吉祥鳥”。此番美景曾一度難覓,直至1981年5月23日,朱鹮才重新在秦嶺被發(fā)現。
40年來,人們?yōu)榱吮Wo這種美麗的鳥類不遺余力。最新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全球的朱鹮數量已經達到7000余只。從“滅絕”到“重生”,從秦嶺到世界,“吉祥鳥”再次翱翔天際。
僅存7只 秦嶺現滄海遺珠
“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這是唐代詩人張籍詩中描繪的景象。朱鷺就是朱鹮。朱鹮曾廣泛分布于東亞和俄羅斯。進入20世紀,由于環(huán)境變化和人類活動干擾,朱鹮棲息地面積不斷縮小,種群數量銳減。野生朱鹮在朝鮮半島、日本等地相繼絕跡。
20世紀70年代末,剛過不惑之年的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劉蔭增幾乎走遍了全中國,只為找尋朱鹮的身影?!斑@一調查就是3年,歷史上中國朱鹮的分布點基本上都走到了,沒找到半點蹤跡?!眲⑹a增說,“我們只能認為,朱鹮已經不存在了?!?/p>
懷著絕望的心情,劉蔭增完成了論文。但他不甘心就此向世界公布“中國朱鹮已經滅絕”?!皩χ禧q的存在我還有一些疑問,希望再做一次深入的調查。”
這一次,劉蔭增來到了位于陜西南部的洋縣。沒想到,最后一次的嘗試帶來了轉機。
走訪中,聽說有人見過這種鳥,劉蔭增非常驚喜。懷著升起的希望,劉蔭增一路追尋來到海拔上千米的姚家溝,看到一雙親鳥在高大郁蔥的青岡樹上撲打翅膀——鳥巢里還有3只毛茸茸的雛鳥。
乍一見到這般景象,劉蔭增還不能確定這種鳥是不是朱鹮?!爱吘刮抑豢催^國外專家提供的照片,并沒有親眼見過野生朱鹮”。最終經過仔細觀察、辨認,人們才最終從喙部特征確定這些鳥就是朱鹮。在距姚家溝不遠的金家河,科學家們還找到了一對朱鹮。人們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搜尋,希望能找到更多的朱鹮。但最終就只有這僅存的7只。
40年后,記者沿著泥濘的山路徒步近兩個小時,才走到秦嶺深處的姚家溝。昔日的村民早已搬遷至山下生活,如今這里人跡罕至,一片靜默的青岡樹林,正是當年朱鹮的“避難所”。
“這里幾乎是與世隔絕,當年村民種稻田自給自足。朱鹮非常親人,它們喜歡在稻田中尋找泥鰍、小魚小蝦等食物。就是這樣的環(huán)境才能保護最后的這幾只朱鹮?!标兾鳚h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人工繁育中心主任段文斌說。
緊急救援 40年來衍孤羽
在姚家溝發(fā)現的朱鹮種群被命名為“秦嶺一號”,搶救性保護措施也立即展開。劉蔭增帶領洋縣林業(yè)局4名年輕人,利用一間村民廢棄的房間,建起了“秦嶺一號”朱鹮保護站。他們守候觀察,投食喂養(yǎng),應急救護,一點一滴摸索、積累朱鹮保護的經驗。
盡管保護者們想盡一切辦法降低朱鹮傷亡風險,在最初的幾年中,成果并不明顯。在1989年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朱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朱鹮的瀕危等級定為極危,滅絕風險極大。
但在這一時期,專家們積累了大量基礎數據:成鳥在孵化過程中每天翻多少次卵;成鳥每次喂食時會分別喂給幾只雛鳥各幾口,朱鹮在不同溫度下不同的翻巢次數……這為后續(xù)的保護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0年,洋縣發(fā)動群眾,在有朱鹮活動的鄉(xiāng)村選拔優(yōu)秀青年做巡護員,還招募了信息員。在不斷探索中,專家們總結出“就地保護野外種群、人工繁育建立人工種群”的有效保護路徑。
20世紀90年代初,保護工作終于迎來突破——朱鹮在姚家溝成功繁育10窩,產卵30枚,出殼20只,出飛幼鳥19只。
“除了野外保護,中國還開展朱鹮人工繁育研究,不斷攻克技術難關。1995年,朱鹮人工繁殖成功。隨后,人工種群繁育取得突破?!标兾鳚h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局長張亞祖說。
中國政府為此專門設置保護區(q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從“秦嶺一號朱鹮群體臨時保護站”,到洋縣朱鹮保護觀察站正式成立;從升格為陜西朱鹮保護觀察站,再到設立省級朱鹮自然保護區(qū),直至2005年升格為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朱鹮保護體系日漸完善。
如今,陜西洋縣被譽為“朱鹮之鄉(xiāng)”,這里儼然已成為鳥兒的樂土。朱鹮常以水田中的青蛙、昆蟲、魚蝦、螃蟹等為食。春夏之交時,經常能看到人們在水田里耕作時,幾只朱鹮跟在不遠處,蹦蹦跳跳地找泥鰍吃。
在這如畫般和諧的場景背后,是當地農民的付出——這里的稻田不再使用農藥、化肥。當地稻谷產量因此減少20%以上。從2008年開始,原國家林業(yè)局啟動了“野生動物損害國家賠償機制”,每年劃撥50萬元至100萬元,為朱鹮損害“買單”,賠償到人。這給農戶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讓他們更積極地保護這種珍稀鳥類。
在洋縣梁家村,離村民周淑娥家?guī)资走h的幾棵大樹上,一對朱鹮正在孵蛋?!叭哪昵?,這對朱鹮在這里的樹上筑巢,每年它們都會在這里產卵、養(yǎng)小鳥,還會在附近找食吃?!敝苁缍鹫f。在洋縣,許多村子的大樹上都有朱鹮筑巢。
種群復壯 歷史天空重翱翔
“只有讓朱鹮重新回到大自然中生活、繁殖,才能實現保護的目的。”陜西省林業(yè)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常秀云說。2007年,研究人員放飛了26只人工飼養(yǎng)的朱鹮,這是全球首次異地朱鹮野化放飛。
常秀云說,朱鹮放飛應該遠離野生種群,并確保種群之間在短時間內相互獨立,以防止人工種群與野生種群間傳染疾病,確保人工種群在釋放后自我繁衍,種群密度逐步增加。朱鹮的第一個放飛地點選擇了距洋縣約100公里,生態(tài)環(huán)境相似的陜西寧陜縣。
人工繁育、救治的朱鹮,在放歸大自然之前,需要對飛翔能力、覓食能力、抵御天敵的能力和繁殖能力等野外生存能力進行“強化訓練”。
專家為放飛的朱鹮佩戴衛(wèi)星追蹤器,開展跟蹤監(jiān)測,及時掌握放歸朱鹮的生存狀況,研究朱鹮野外覓食、繁殖、遷飛等規(guī)律,為恢復朱鹮長距離遷徙進行科學探索。對不適應野外生存的朱鹮個體及時救護收容。
從孤羽7只到千鳥競翔,中國朱鹮保護已經走過40年歷程。40年來,朱鹮棲息地向歷史分布地不斷擴展。“朱鹮棲息地面積,已由不足5平方公里,擴大到1.5萬平方公里?!标兾魇×謽I(yè)局局長黨雙忍說,“由最初發(fā)現時的陜西洋縣逐步向東亞歷史分布地恢復,呈現出以秦嶺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的趨勢?!?/p>
自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多次向日本贈送朱鹮,幫助日本進行朱鹮種群的恢復。2008年,來自陜西洋縣朱鹮繁育中心的朱鹮夫婦“洋洲”和“龍亭”遠赴韓國,并于次年“喜得貴子”。2013年,中國再次向韓國贈送兩只雄性朱鹮,用于聯合繁殖研究。
目前,朱鹮棲息地集中在中國陜西、河南、浙江。日本、韓國在中國的支持和幫助下也建立了野外種群。最新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全球朱鹮數量已擴展到現在的7000余只。朱鹮受威脅等級從極危降為瀕危。
在朱鹮曾經的“避難所”姚家溝,現在已經看不到朱鹮的身影?!爸禧q和其他鳥類不同,可以說歷史上就是和人類相伴棲息。隨著村民的離開,朱鹮也‘拋棄’了這里?!倍挝谋笮χf,“他們擁有了更廣闊的天空?!?記者姜辰蓉、付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