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博”里的國寶故事
探秘云夢:“簡牘之鄉(xiāng)”何止簡牘
睡虎地、珍珠坡、鄭家湖……細數(shù)這些頗具特征的墓葬名稱及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或多或少有所耳聞。它們中發(fā)掘出土的珍貴文物,有些隱匿于歷史深處,有些在近年受到大眾關注的文博節(jié)目中脫穎而出——
1956年出土的一枚漢代“關內(nèi)侯印”,曾引起歷史學家郭沫若的關注;1978年珍珠坡楚墓出土的臥鹿立鳥木雕,欲沖天而起的奇特造型,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1979年出土的具有古代江漢內(nèi)陸平原建筑特點的東漢陶樓,被編寫進中學歷史課本;2021年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中,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在16項秦漢類考古發(fā)現(xiàn)中獨占一席,后入選《國家寶藏》、故宮文物特展;鄭家湖墓地出土的“中華第一長文觚”入選2021年六大“中國考古新發(fā)現(xiàn)”……無論是冷門、小眾,還是“爆款網(wǎng)紅”,它們的身后都有一個如云似夢的美名——云夢。
10月30日拍攝的云夢縣博物館。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楚別都、秦重鎮(zhèn),是為云夢
傍晚時分,湖北孝感云夢縣城中心的龍崗大道往來車輛不息,紅色漆涂刷的路燈矗立在寬闊的馬路兩側(cè),迎來送往小城歸家的車流。路燈頂端鮮明的雙龍形圖案引起了記者的好奇,詢問之下得知,這樣的設計靈感來自云夢鄭家湖墓地出土的龍形佩玉器。相似的,以出土文物虎頭枕漆木器作為設計源泉的座椅,零星點綴在毗鄰龍崗大道的夢澤湖公園。
徜徉在這座江漢平原一隅、湖北省面積最小的縣城,萬事萬物仿佛都在無聲訴說著其流淌的文脈,如同穿城而過的9條水系,涓涓不壅,終為江河。
1983年云夢縣博物館成立,2009年現(xiàn)館建成。這是拍攝的云夢縣博物館(老館)。資料照片
縣城中的點睛之筆當屬位于龍崗大道1號的云夢縣博物館。遙望其仿唐代宮殿式建筑,古樸莊重。還未踏進博物館,就被外廊上的大型銅版浮雕壁畫吸引,云夢史前時代的生活圖景徐徐展開,云夢東周時期秦楚的歷史人物依次登場,生動展現(xiàn)了此地悠遠厚重的文化底蘊。
博物館內(nèi)的序廳以開放的圓形造型迎接觀眾——地面上是雙圓造型,內(nèi)嵌睡虎地出土的武士斗獸紋青銅鏡,兩位威武雄壯的武士各自面對兇猛的金錢豹作斗獸狀,場面扣人心弦,宛若戰(zhàn)國晚期的時代之音;空中,重圓型的吊燈從二樓“墜下”至一樓,高挑空曠。
博物館中心是紅黑色為基調(diào)的漆器壁畫,半圓形的寬幅畫面描繪出云夢之于中國歷史的獨特篇章。左側(cè)展現(xiàn)楚風,還原楚人的歌舞、戰(zhàn)爭、出行,顯示出云夢作為楚別都的往日輝煌;右側(cè)展現(xiàn)秦風,借用兵馬俑秦人形象,塑造秦王與群臣,訴說云夢在秦統(tǒng)一后的風采。
云夢,原為古鄖國。東周時是楚國的一個重鎮(zhèn),或稱為別都。公元前278年后,云夢屬秦,為秦南郡安陸縣治所在,并在附近設有禁苑,秦始皇曾兩巡至此。在楚秦時期,云夢是南北交融的戰(zhàn)略要地、區(qū)域中心,曾見證山河一統(tǒng)。
云夢城關,至今保留著東周至秦漢延續(xù)使用的一座楚王城遺址,面積約2.18平方公里。據(jù)清雍正《湖廣通志》、清光緒《云夢縣志略》等記載,“楚王城”系春秋吳師入郢,楚昭王奔云夢時所筑。在楚王城遺址的東南郊,正是鄭家湖墓地,西距睡虎地墓地約3000米,墓地年代從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初年。處于戰(zhàn)略要沖的云夢,曾是秦人東進、南下的重鎮(zhèn)。正因為如此,云夢留下了秦漢大一統(tǒng)的深刻印記。
“云夢文物與考古大事記”資料顯示,經(jīng)過三次文物普查,云夢縣迄今發(fā)現(xiàn)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649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
博物館內(nèi)的“古澤云夢”通史展廳對考古成果不斷豐富的“云夢史”加以闡釋。商代“金道錫行”的沙盤,具像化展示著云夢王家山遺址作為商周南銅北運路線上的一環(huán),將大冶運來的礦石,轉(zhuǎn)運到隨州、棗陽,直抵鄭州、安陽,從而繪就商周青銅文明輝煌的歷史畫面。
展廳用雙層沙盤附以投影的方式,將“云夢的楚別都時代”復原。沙盤上方是云夢楚王城,下方是楚王城的水系和城墻、周邊墓葬,雙層沙盤可讓觀眾一邊感受別都曾經(jīng)的繁華,也能清晰了解到云夢如何利用水資源并進行墓葬布局。
白起拔郢后,云夢作為秦楚對抗的兵源地,大量秦墓出現(xiàn)在云夢。展覽中,矮足秦式銅鼎與高足楚式銅鼎并排陳列,顯示出云夢楚人對舊俗的堅持和秦文化的逐漸滲透。
在“秦漢一統(tǒng)的云夢”單元,納入帝國版圖中的云夢得到了秦始皇的巡幸。此時陳列的陶器充滿想象力,色彩紛呈,為博物館二樓的秦漢簡牘專題展覽埋下伏筆。
1975年,睡虎地秦簡在這里被發(fā)現(xiàn)。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研究整理秦代竹簡。資料照片
“國寶”問世
如今的小城云夢,因先后出土多批次、累計3500多枚秦漢簡牘而聞名。包括我國首次考古發(fā)現(xiàn)的秦簡、中國最早的家書木牘、時間跨度最長的秦漢《質(zhì)日》、“中華第一長文觚”等,一系列考古成果自成脈絡。溯源當?shù)睾啝┏鐾裂芯康臍v史,1975年震驚世界的睡虎地秦簡是最恢弘的一章。
1975年,臨近年末,云夢縣的百姓和往年一樣,進行農(nóng)閑時節(jié)的水渠修繕,卻意外獲得驚世發(fā)現(xiàn)。令人稱奇的是,墓中沒有其他值錢的陪葬品,僅有層層疊壓的千余枚竹簡,有序地擺放在墓主人頭下、右側(cè)、腹部和足部,還有用于在竹簡上書寫文字的毛筆3支,以及修改文字用的銅削1件。
在這片千年前“水天共一色”的古云夢澤,睡虎地秦簡問世。這是中國考古史首次發(fā)現(xiàn)的秦簡,消息很快傳開,振奮全國。
云夢縣博物館館長張宏奎介紹,當時整個發(fā)掘及相關工作由湖北省博物館和孝感地區(qū)文物部門共同參與。為了文物的安全,國家文物局、湖北省博物館、云夢縣委共派4人,護送睡虎地秦簡進京。
1976年3月16日下午,睡虎地秦簡安全抵達北京站,被護送到五四大街沙灘紅樓(北京大學舊址、當時的國家文物局所在地),聞訊前來迎接的還有百來人,場面熱鬧。國家文物局當即表示:運用漆木器脫水技術對睡虎地秦簡進行科學技術保護。
與此同時,相關文字整理工作也在緊張地進行。當時,文物出版社組織的出土文物文字整理小組,分為竹簡、文書、帛書,以及秦簡文字整理研究小組。秦簡的文字整理難度大、流程復雜:一是釋文,把簡上寫的內(nèi)容認出來;二是順簡,把出土時已經(jīng)散亂的竹簡在釋文的基礎上,按其內(nèi)容進行銜接、編排;三是考訂,綜合現(xiàn)有的古代文獻資料,對照秦簡的內(nèi)容進行甄別考辨,尤其要注意現(xiàn)有的古籍里,根本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人物、事件、名稱、詞語等,務求把睡虎地秦簡內(nèi)容全部吃透;四是注釋,把秦簡上一般讀者不易理解的地方,進行簡明的解釋。
可喜的是,秦簡文字整理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段奈铩冯s志1976年第五期發(fā)表了睡虎地秦簡的發(fā)掘報告,其內(nèi)容全面、豐富、龐雜,為當時首見。竹簡保存得也較好,字跡清晰,僅有少量殘簡,是我國考古工作的巨大收獲。
談及秦,不少人可能會想到它復雜龐大而又嚴明的律法系統(tǒng)。秦律是中華法系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在云夢睡虎地秦簡出土以前,古典文獻中關于它的記載只有一些不成體系的片段,人們無法一窺其全貌。而睡虎地秦簡出土時可謂“空前完整”,它的面世大大促進了中國歷史的研究,對于人們曾經(jīng)服膺“百代都行秦政法”的歷史判斷,取得了豐富的歷史物證。
睡虎地秦簡后被研究人員分為十個章節(jié),包括《秦律十八種》《法律答問》《編年記》《為吏之道》等,細密詳備、涉獵廣泛。如今,細細翻閱簡牘專家整理研究的資料文獻,便可從中覓得諸多與當下不謀而合,甚至穿越古今的精神遺產(chǎn)和治國之道——
《田律》記載:春夏季節(jié)禁止到山林砍伐樹木,堵塞河流和泉流,燒草為灰,捕取小鳥、幼獸等;《置吏律》明確規(guī)定:官員調(diào)任時不準帶原官府佐、吏;《傳食律》規(guī)定:官吏出差食宿有類似今天“四菜一湯”的標準;《為吏之道》堪稱最早的官員從政準則,主張忠信敬上、清廉毋謗、舉事審當、喜為善行、恭敬多讓的“吏有五善”。此外,秦律中對見義勇為、統(tǒng)一度量衡、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均以法的形式進行約束。
正如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張晉藩所評價,云夢睡虎地所載秦律已形成體系,相當完備,代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法制文明,證明中華民族曾以優(yōu)越的法文化長期滋潤過東方世界。
4月15日,云夢縣博物館陳列的《黑夫木牘》(復制品)局部。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步入“簡牘圣地——云夢出土秦漢簡牘展”展廳,多項“之最”與“首次”在一張張老照片的映襯下,彰顯出云夢在考古史上與眾不同的地位。展廳內(nèi),呈現(xiàn)了云夢出土的睡虎地秦簡、木牘家書、龍崗秦簡、睡虎地漢簡、“中華第一長文觚”等珍貴文物,展示了秦、楚文化的逐漸融合,證實了云夢是楚秦漢嬗遞——秦漢帝國大一統(tǒng)進程的重要節(jié)點。
展覽中,43枚睡虎地秦墓竹簡和10枚睡虎地西漢墓竹簡等簡牘文物,是特意從上級收藏單位借展而來。二者分別出土于1975年和2006年,11號秦墓與77號西漢墓,南北相距70米,入葬時間相隔60年,挖掘出土時間跨越31年——讓這片千年前“水天共一色”的古云夢澤,更添傳奇色彩。
更為驚奇的是,細細閱讀簡文發(fā)現(xiàn),展覽中先后陳列的秦漢《田律》律文大致相當,均列舉了春夏季節(jié)禁止做的事,是漢承秦制的直接體現(xiàn)?!斑@條律文的內(nèi)容,以及所屬的律篇名《田律》,說明漢律基本繼承了秦律,其中秦簡殘壞的文字甚至可根據(jù)漢簡補充?!蔽錆h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任陳偉說,律文根據(jù)自然規(guī)律,對保護生態(tài)和環(huán)境作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兩千年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思想。
4月15日拍攝的云夢縣博物館一角。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喜叔”回家
近半個世紀以來,學界和社會大眾對于睡虎地秦簡及其墓主人“喜”始終給予熱切關注。據(jù)墓中出土的《編年記》記載,“十二月甲午雞鳴時,喜產(chǎn)”?!跋病笔钦l?在1155枚竹簡之外,云夢睡虎地M11墓還有一位墓主人。據(jù)云夢縣博物館資料記載:“當時有一位工作人員專門細心清洗了墓主人的頭顱,那顱骨相當完整,好像仍在安靜地熟睡?!?/p>
在科技考古的加持之下,從2019年開始,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對云夢睡虎地M11墓主人“喜”的骨骼進行體質(zhì)人類學等方面的綜合研究。今年初,湖北省博物館公布云夢睡虎地秦簡主人“喜”的3D復原像,及睡虎地出土人骨綜合研究成果,還原出一位秦代基層官吏勤勉的鮮活形象——相貌端正、身材勻稱、有點“職業(yè)病”、有點高低肩。
觀眾在云夢縣博物館參觀。新華社記者肖藝九 攝
該研究結果一經(jīng)發(fā)布,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網(wǎng)友對這位從宏大、激蕩的歷史中走出的“小人物”頗為好奇,更對他勤勤懇懇的敬業(yè)精神深感欽佩,親切地稱呼他為“喜叔”。
近幾天,2000多年前沉睡于云夢的“喜叔”被邀請“回家”,專門陳列于簡牘專題展覽的開端。他目光熠熠,穿越歷史長河而來,仿佛在審視眼前的一枚枚竹木、一段段簡文。
今年8月,第五批國家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公布,云夢縣博物館晉級“國家二級博物館”。這也意味著云夢縣博物館已成為集陳列展覽、宣傳教育、文物收藏與保護、考古發(fā)掘與研究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國有地方性綜合博物館。同時,這里也獲得了更多將“喜叔”請回家的條件和機會。
觀眾在云夢縣博物館參觀《黑夫木牘》(復制品)。新華社記者肖藝九 攝
也正是在2019年,云夢縣博物館開始逐步獲得媒體和社會大眾的青睞?!捌毓舛仁浅掷m(xù)增加的?!睆埡昕榻B,近幾年來,每年至少有一部關于云夢睡虎地的紀錄片在這里取景拍攝,云夢的資源稟賦開始被重視和關注。
云夢縣博物館成立于1983年,此后幾遷館址。現(xiàn)館建成于2009年,總占地面積35畝,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建成之時是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縣級博物館?,F(xiàn)擁有館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一級文物49件,并成為湖北省博物館首個與地方共建的分館。2022年至2023年,博物館實施展陳提升工程,并于2023年10月對外試運行。當年“十一”長假創(chuàng)下參觀人數(shù)歷史新高,7天累計達到8.6萬人次,成為云夢文化的新標識。
4月15日拍攝的云夢縣博物館一角。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在這座三層建筑里,觀眾可以近距離觀賞到東漢陶樓、秦漢漆木器等珍貴文物。多功能廳、研學室、考古體驗廳也為不同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文化體驗。
7日晚,張宏奎告訴記者,當天博物館的觀眾“爆滿”,比平時至少多了一倍。記者笑稱,周末還沒到,要準備迎接第一波“潑天的流量”。
張宏奎淡淡一笑:“現(xiàn)在各地的很多縣級博物館也修建得越來越好,希望吸引觀眾的同時,也能夠吸納更多文博人才留在云夢,立足云夢?!痹谶@座縣級博物館工作了26年,張宏奎迎來了恰逢其時的云夢“高光時刻”。(記者 喻珮 田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