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

半月談

首 頁 >> 資訊 >> 發(fā)現(xiàn)基層 >> 城市拿什么善待“小漂族” >> 閱讀

城市拿什么善待“小漂族”

2018-01-31 10:13 作者:黃浩苑 胡林果 來源:半月談網(wǎng) 編輯:常磊
分享到:

隨著大城市積分入學等相關(guān)政策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進城務工者將子女從農(nóng)村接到城市居住。然而,家庭的團聚未能使留守兒童問題迎刃而解,許多隨遷兒童進城后無人看管、學習落后,“被邊緣化”“孤島化”現(xiàn)象未得到有效解決。

頻繁流動,他們跟不上、學不進

番禺區(qū)新橋村的流動兒童很多,村里的社區(qū)活動中心專門為孩子們建造了閱覽室-胡林果攝

廣州市番禺區(qū)新君豪中英文學校是一所九年制的外來工子弟學校,拖欠學費的現(xiàn)象在該校時有發(fā)生,以2017年秋季學期為例,該校學生總共欠學費60多萬元。“有的學生欠一兩千學費,我們都讓他們先上學,剩下的再慢慢湊,但仍有學生因家庭負擔重而轉(zhuǎn)學回農(nóng)村。”校長曹海說。

“學校從三年級開始學英語,但很多插班生連26個英文字母都不認識,跟不上、學不進導致厭學情緒高發(fā)。”新君豪中英文學校英語老師劉菊東說。據(jù)介紹,該校每年約110名學生從初三畢業(yè),僅有10多個上了公辦高中,大多數(shù)輟學或進入職高。

廣州市番禺區(qū)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的最新調(diào)查顯示,外來人員居住在出租屋的占70%,他們平均每年更換住所2.5次。父母頻繁更換住所,孩子則頻繁流動于各個外來工子弟學校。

劉菊東還特別提到,外來工子女家庭出現(xiàn)分居或離異的情況越來越多,僅她所帶的三年級某班,就有超過1/3的孩子父母離異。“最可惜的是,一些原來成績很好的孩子,因為新家庭的不支持,只能重回老家留守。”

“漂”來城市,他們成了“幫工”

來自廣東梅州的婉婷姐弟坐在不足十平米的客廳中制作手工項鏈補貼家用,姐弟倆平均每天要做1000個左右,一個僅賺兩分錢-胡林果攝

在一個不足10平米的出租屋內(nèi),14歲的初二女生婉婷與上小學一年級的弟弟坐在房中小板凳上。弟弟從地上一堆零件包中找出合適的零件遞給姐姐,姐姐用手中的鑷子輕輕一捏,一個項鏈的配飾和鏈條就合起來。

這是半月談記者在番禺區(qū)新橋村走訪時看到的情形。

婉婷姐弟2年前從廣東梅州來到廣州生活學習,和在此務工的父母團聚。姐弟倆告訴記者,周末不上學的時候,他們平均每天要做1000個左右的小飾品,一個賺2分錢。

新橋村主街道兩旁,密密麻麻地分布著許多兩三層的小樓,附近是各式各樣家庭小作坊,不少外來人員在此工作、居住。許多孩子需要如婉婷姐弟一樣盡己所能幫補生計。

有色屏障,他們難融入城市

“你別跑出去,你不認識路,我們待會兒找不到你了。”祁瑩雪以非常嚴厲的口吻對弟弟說。

今年13歲的祁瑩雪是個河南女孩,假期及周末她主要負責照看10歲的妹妹、8歲的弟弟。其實祁瑩雪自己也不認識路,活動范圍極其狹窄,跟周圍的鄰居幾乎沒有交流。

廣州市番禺區(qū)鐘村街道一位外來工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從云南曲靖到廣州工作已經(jīng)10年,孩子雖然通過積分入學進入公辦學校,但仍能感受到當?shù)鼐用?、同學對孩子的排斥和偏見。

據(jù)曹海觀察,一些外來工子女往往會出現(xiàn)語言過激、行為過激、接受不了老師的教育等特征。他剛到該校時,學校初中生厭學情緒高發(fā),畢業(yè)后終止學業(yè)的學生高達90%。

類似這樣的城市“小漂族”越來越多,對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不能再拖的迫切要求。

專家認為,推動流動兒童穩(wěn)定融入城市,需要完善立體化社會支持系統(tǒng),推動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覆蓋,同時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讓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到城市流動兒童服務中來。(半月談記者 黃浩苑 胡林果)
 



版權(quán)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半月談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quán)或有權(quán)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wǎng)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鏈接、轉(zhuǎn)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布。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quán),點擊 獲取授權(quán)

?